勀傑專業團隊 著
繼上一次我們對於市面上的口罩種類進行研究分析後,今天我們想來聊聊關於COVID-19這個病毒。
目前COVID-19持續在全球造成嚴重影響,直至今日確診人數已高達2936243人,並持續再增加。我國政府持續的宣導目前國內確診即時資訊、提供更多元的口罩預售方式以及社交距離的宣導規定,無一不是在保護國民的健康安全! (確診人數統計至4/23 18:00,維基百科提供)
但,你真的了解COVID-19嗎 ? 它是病毒還是細菌? 它是如何傳播的呢? 目前我們的預防方式真的能有效防護自己嗎?
認識病毒與細菌
綜觀歷史演進歷程,人類每個時期都會有大規模的疫情爆發,造成大量的傳染與死亡人數,從中古時期的黑死病、到近代的麻疹、霍亂、流行性感冒、伊波拉病毒、SARS和MERS,以及如今我們正面臨的COVID-19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。
在這些人類面臨生病死亡的疾病中,你知道哪些是病毒哪些是細菌嗎?他們的尺寸大小或傳播途徑有何不同嗎?
以下我們針對上述的疾病做詳細的區分 :
疾病名稱 | 致病原 | 病毒 | 細菌 |
黑死病 | 鼠疫桿菌 | O | |
麻疹 | 麻疹病毒 | O | |
霍亂 | 霍亂弧菌 | O | |
流行性感冒 | 流行性感冒病毒 | O | |
SARS | 冠狀病毒 | O | |
MERS | 冠狀病毒 | O | |
COVID-19新冠病毒 | 冠狀病毒 | O |
細菌與病毒的差異我們可以依據以下的方式判別 :
一、大小:兩者差異非常大,病菌是病毒的一千倍大。一般病菌肉眼看不到,必須使用顯微鏡才看得到它們,而病毒比細菌小更多,必須要使用到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到。
二、兩者構造不同:細菌具有基本的生物構造,而病毒的構造則是最簡單的寄生性生物體,它只有一個基因,就是遺傳物質,其外再包覆一層物質,通常是蛋白質,也因為它構造極簡化,也無法自行繁衍,這就是為什麼它要傳染到人體中或其它生物體中,甚至可以傳染給細菌,仰賴其他物質提供所需物質以繁殖後代。
三、病毒與細菌不一樣的地方在於,細菌有藥物可以對付,那就是抗生素。雖然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,有些細菌已經產生抗藥性,但至少目前抗生素的種類非常多,所以大部分的細菌引發的疾病都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。而病毒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。
COVID-19與SARS、MERS的比較
三者同為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,經過追蹤研究後發現感染源頭同為蝙蝠,中間經由不同動物當傳播媒介到人類群體造成大流行。
雖然同為冠狀病毒的疾病,但因為病毒個體差異化而呈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,COVID-19與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途徑皆為飛沫傳染,但造成此次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在於SARS傳播時宿主會伴隨發燒症狀,而新冠肺炎並沒有伴隨特殊症狀才具有傳染力。
新型冠狀病毒 | MERS-CoV | SARS | |
流行地區 | 全世界 | 主要集中於沙烏地阿拉伯、大公國、 卡達等中東地區 | 主要集中於中國東南地區 |
致病原 | 新型冠狀病毒 |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| SARS病毒(冠狀病毒) |
傳染途徑 | 飛沫傳染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| 飛沫傳染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| 飛沫傳染(主要)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|
潛伏期 | 約為7~14天 | 2~14天 | 2~7天,最長可達10天 |
症狀 | 發燒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流鼻水、 味覺嗅覺異常、腹瀉…持續出現 新的症狀 | 發燒、咳嗽、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。 其他症狀如腎衰竭、心包膜炎、 心血管瀰漫性凝結。 | 發燒、咳嗽、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。 其他症狀如頭痛、肌肉痠痛、 倦怠或腹瀉。 |
預防方式 | 養成良好習慣,勤洗手、戴口罩 及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。 | 避免前往流行地區農場、接觸駱駝 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。 | 養成良好習慣,勤洗手、戴口罩及 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。 |
新冠病毒這麼小,不會穿過口罩嗎?
疫情爆發的當下,每天大家都戴口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保持適合的社交距離,但你有想過口罩為什麼擋得住病毒嗎?
前面提到病毒與細菌的尺寸大小相差1000倍,病毒小至需要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看到。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,新冠病毒的直徑大約是120nm,大家一定會想,這麼小的病毒真的不會直接穿過我們口罩嗎?
如果以病毒個體來說,口罩是無法擋住的。
但,新冠病毒需經由飛(口)沫傳染,而飛沫顆粒的大小約在5微米左右,依照上圖使用Phenom Pharos場發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來說是可以有效阻擋的,當然醫用口罩等級以上的材質除了孔徑密度小,纖維本身還具備其他攔截機制,可參考前一篇: 口罩知多少?從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中了解防護力
所以日常正確穿戴口罩是可以有效預防飛沫傳染,在這段期間請大家外出還是要穿戴好口罩,保護自己與他人。
日常預防方式
最後再次叮嚀日常我們可以怎麼預防,並請不要相信一些坊間流傳的不實消息(像是最近網傳「重要信息: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大病毒。 病毒的直徑為400-500微米…」?),並希望疫情能夠得到控制。
資料來源:
(1) 病毒和病菌有什麼不同? https://www.pch.org.tw/custom_85254.html
(2) 邱皇琛老師 國中奈米 K-12 融入式課程教材: 奈米尺度對應到實際生物體的大小
http://blog.ncue.edu.tw/sys/lib/read_attach.php?id=17641
(3)維基百科-傳染病歷史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2%B3%E6%9F%93%E7%97%85%E6%AD%B7%E5%8F%B2
(4) 施信如-COVID-19(新冠肺炎)之病毒學解析 https://www..gov.tw/File/Get/4mH7vraPA1vEAqaClfQsPw
(5)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https://tfc-taiwan.org.tw/articles/33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