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COVID-19來勢洶洶,每日疑似案例持續增加,人人開始瘋搶口罩。
但,你現在戴的口罩可以過濾病毒飛沫傳染嗎?
而,為什麼政府要一直倡導N95口罩留給一線醫護人員使用呢?
市售口罩種類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口罩有七個類別,根據功能性不同,只有三款口罩夠防治飛沫傳染病毒。
防治病毒飛沫傳染的守護者
N95口罩、一般醫用/外科口罩、綁帶外科口罩具備了最關鍵的一層——熔噴不織布過濾層
很多人一定會想:這真的可以擋住奈米級病毒嗎?
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尺寸很小,在 100 奈米(0.1 微米)左右,但是病毒無法獨立存在,傳播途徑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噴嚏時的飛沫,飛沫的大小約在 5 微米,而纖維通過多種機制攔截含病毒飛沫:
慣性撞擊( Inertial Impaction)-慣性是粒子本身運動的持續性質,若是氣體與懸浮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速度撞擊濾布或濾材,氣體會隨著濾材中的孔洞而改變其流動方向,此時較大的粒子會因為慣性,導致其依然維持在原本的流動方向,因而撞擊到濾材上,達到過濾的功能。
攔截( Interception )-攔截的基本原理便是依據被攔截粒子的粒徑大小做有效的分離,所以此一效應基本上隨著濾材孔洞的大小而有所不同。若是粒子的粒徑大於濾材的孔洞,則會被阻絕於濾材表面,所以對越大的粒子,其過濾效果越好。
擴散( Diffusion )-空氣中的所有粒子,都以相當快的速率在運動,因而增加了粒子之間的碰撞機會,使其運動軌跡呈現不規則的移動或跳動布朗運動(Brownian motion),這種不規則的移動或跳動顯著地提升微粒與濾材接觸的機會,因此其效應對於越小的粒子,也就越強。
靜電吸引 (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)-氣體中的粒子與濾材纖維間的靜電吸引力,也是對越小越輕的粒子越明顯。
N95和醫用口罩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的影像
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中我們可以發現醫科口罩和N95口罩兩者皆具備熔噴過濾層,由下方影像中我們可以看到熔噴過濾層厚度有明顯差距,由此可知,N95較不透氣但防護性比較好。
但因為N95透氣度較低,長時間配戴容易令人感覺不適,若時常解開呼吸即喪失保護作用,一般外出建議配戴較透氣的醫用口罩即可;而N95口罩則留給需要防護性較好的一線醫療機構。
→同場加映:一般防塵的口罩結構
→同場加映:四層活性碳的口罩結構
再次呼籲
1.醫用型口罩,已能阻擋大部分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,日常生活中使用即可避免大部分病毒; 醫護人員長時間暴露在高危險環境中,需要防護力更好的N95口罩,請把N95留給醫療機構。
2. 醫用型口罩一定要「衛福部醫療許可認證」與通過「CNS標準」才具備政府認可之阻隔病毒效用。
3. 在防疫期間,勤洗手、量體溫,不用過度恐慌,盡量避免到人潮眾多地方,由你我做起。
※如果大家對於口罩效果有疑慮,可來電或來信詢問更多細節,但其結果不具備權威性鑑定。
資料來源:
《科學發展》2003年8月,368期,66 ~ 71頁
市售的四層活性碳口罩可以防疫嗎?口罩應該怎麼丟? -Blog生活誌